小岳岳又上热搜了。这回不是因为表情包和段子,而是因为他的一段真心实意的吐槽:“我买的手机128GB内存,但打开一看可使用内存只有112G。”小岳岳疑惑,被“扣掉”的那部分内存,厂家是不是不应该收费?
关于手机标注内存和实际内存不符的争议问题,实在由来已久。早在3G、4G时代,就有人发出过这个疑问。那么,128GB的手机,实际只有112GB,是否算是欺骗消费者呢?
虽然你可能并不服气,但很遗憾,99%这无法被判定为欺骗行为。不过,这个“缺斤少两”的现象如此普遍,而且多年无法解决,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?
其一,电子设备行业计算内存大小所用的单位,与手机厂商所用单位并不相同。在电子设备行业,内存大小是用Byte单位来衡量的,每1024KB进一级,但是手机厂商用的单位用的Byte,却是每1000KB进一级。也就是说,硬件厂家用的是是二进制,但手机厂商用的是十进制。两种换算方式的不同,使得容量在计算上相差了7.3%。
虽然这一差别看似不大,但随着KB、GB不断递进,两者间的误差将呈指数级别扩大,最终就可能会造成巨大的,官方宣传内存和实际内存间的“鸿沟”。
不过,就算扣掉了这7.3%的计算差距,手机内存的差距似乎也达不到小岳岳口中“128GB变112GB”这么大。剩余“消失”的内存又去了哪里?这就要归结到第二个原因了。
事实上,手机在出厂销售给消费者时,已经提前预装了很多软件服务,比如微信、淘宝、支付宝、百度地图App等等,这些也都是要占内存的。手机厂商宣传的所谓128GB,指的是完全纯净、零预装情况下的内存,实际情况中完全不可能做到。
比如在小米11系列手机的官方宣传页面,在描述手机内存时,就有这么一段注释:“实际可用容量会由于诸多因素而减少并有所差异:由于操作系统运行占据了部分内存(RAM),实际可用空间小于标识内存容量;由于安装操作系统和预装的程序占据了部分闪存(ROM),实际可用存储空间小于标识闪存容量。”
当然,这里面可能也存在很多问题,比如很多厂商美名其曰“预装软件是为了方便消费者使用”,但实际上却可能侵犯了用户了选择权、知情权。用户在购买前不知晓手机预装了部分应用,购买激活后却发现这些应用不仅未经同意就已安装,且还无法删除,导致用户白白损失了这部分内存,这种行为也着实可恶。
但大多数情况下,用户其实根本没必要纠结这些,也计较不清楚。你若真要较真,手机的电池、屏幕分辨率甚至充电功率等“虚假宣传”的情况或许更令人头疼。比如,小米提供的风冷无线充,官方说法充电功率是55W,但由于从充电设备输出到给手机输入之间的损耗,手机实际充电功率只有50W;手机官方电量是4400mAh,但这只是“典型值”,实际用起来它可能只有4300mAh......这些情况还广泛存在于电脑、智能手表、智能家电等其他领域。
说真的,倘若真要计较,或许一年都不够。
【记者】许隽
【作者】 许隽
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
来源:南方+ - 创造更多价值